继高层不断喊话、政策相继出台之后,管网漏损治理的试点工作终于也要启动了。
3月15日,国 家发改委、住建部联合发布《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》(下称“《通知》”),决定自2022年至2025年,在50个城市(县城)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工作。
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
国 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,
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
试点建设的通知
试点工作启动,意味着管网治理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。而能够参与试点阶段的工作,对于管道企业来讲也是有较大的好处,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标杆项目,抢占“先发优势”。
1
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启动
两会过后,各大部委的政策密集出台,国 家发改委、住建部也发布了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。根据《通知》精神,这一轮试点城市(县城)将不超过50个,时间从2022年持续至2025年,建设内容主要包括5大项:
1、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
主要是结合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,对超过使用年限、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。
简而言之,就是换管,这也是核心的一项任务。
2、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
依据《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指南》,按需选择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实施路线,开展工程建设。实施“一户一表”改造。完 善市政、绿化、消防、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。
借着这个机会,实施分区计量工程,为以后的常态化监测奠定基础。
3、实施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
统筹布局建设供水管网区域集中调蓄加压设施,提高调控水平。
同样也是借助这次的机会,优化加压调蓄工作。
4、实施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
推动供水企业在完成供水管网信息化基础上,实施智能化改造,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水智能化管理平台。
智能化是大方向,更是未来常态化管理的技术基础。
5、完 善供水管网管理制度。
建立从规划、投资、建设到运行、管理、养护的一体化机制,完 善供水管网漏损管控长效机制。推动供水企业将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、营收、表务、调度管理与漏损控制等数据互通、平台共享。
总而言之,核心的工作其实就是一项,即“供水管网改造工程”,其他几项其实都是一些辅助性措施。除了具体的管网改造,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“智能化+建立管理制度”,为以后的常态化管理铺平道路。
通过以上这些举措,终要达成的目标是:
到2025年,试点城市(县城)建成区供水管网基本健全,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全覆盖,管网压力调控水平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,基本建立较为完 善的公共供水管网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约束激励机制,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、精细化管理,形成一批漏损治理..模式和典型案例。
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百分之12(2020年)的试点城市(县城)建成区,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百分之8;其他试点城市(县城)建成区,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百分之7。
这里设立了两个目标,一个是描述性目标,一个是数字目标。总之就是管网健全、精细化管理、形成模式,漏损率要控制在7-百分之8以内。
此外,对于纳入试点的城市,地方政府还要保障经费,按照项目储备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有关要求,将项目纳入国 家重大建设项目库。同时中 央预算内投资也将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。